“傳承愛” 讓生命得到自由
- Technology Metataos
- 9月2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有個男人愛他的妻子,想送她禮物。因為愛他,她以感激的心情接受了禮物,因此她也覺得需要回贈他。順著她的需要,她回贈了丈夫,但為了可靠起見,她的回贈比她所接受的多了一點。因為她帶著愛來給予,他也欣喜地接受了禮物,並且同樣回報多一點。良知以這種方式,維持著一種動態式的非平衡,而這對伴侶的互愛關係,隨著施與受的數量增加而繼續加深。
這種幸福不會從天而降,那是我們願意在親密關係中「增加愛」所帶來的結果——藉由「需求和接受」來增加愛。而隨著如此大數量的交換,我們覺得輕鬆自在、公平和滿足。在所有已知的施與受的方式中,這個方式所得到的滿足最深刻。
當平等互惠的對待不可能時,如何達到施與受的平衡?
在某些關係中,給予者和接受者之間存在著不可克服的差異。例如,父母與孩子之間,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。父母和老師是最初的給予者,孩子和學生是接受者。當然父母和老師也從孩子那裡接受,但是,這僅能減少差異,不可能抹平差異。在這類情況中,不可能以對等的給予來實現它的平衡,所以必須以不同的方式來達到均衡和滿足。
父母曾經是孩子,老師曾經是學生。從上一代手中接受的東西又給予下一代時,他們達到了施與受的平衡。孩子和學生將來也可能會做同樣的事情。伯里斯(Börries)在下面的詩中描述這種美:

黃金球
因為愛,父親給了我一個黃金鑄造的球
我沒有給他應得的東西作回報。
當我還小,我不知道這個禮物的價值。
成年之後,更難以了解,因為會用成人的想法來判斷。
我的兒子現在也長大成人了,
我熱情深愛著他,
無人能比,存在於我的心中。我給了他我曾經拿到的東西
——從那個不曾再回來的人那裡所拿到那個無法再給回去的東西。
當我的兒子成為一個男人,像男人一樣思考時,
他將像我一樣,走自己的路。
當他把我給他的愛給他的兒子時,
我會看著他,帶著渴從羨慕中重獲自由的心情。
我的凝視深深地穿過時間之廊
跟隨這生命的遊戲——
每次含笑地拋出這個黃金球,
沒有人會把它拋回給
把球給他的人。
這種方式適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,也應用於老師和學生之間,因為這種施與受的平衡是無法經由「交還回去」或「充分交換」來達到,在這種情況下——例如,没有小孩的人——依然可以透過「把我們得到的給予其他人」,讓我們的義務可以放下。
摘錄自 誰在我家
伯特.海寧格 著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