笛特理希就是不去上學
- Technology Metataos
- 4月1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一個十五歲男生的媽媽打電話給我,她已經束手無策了。過去幾個星期,男生拒絕上學,她又是個單親媽媽,白天必須上班,因此她不能自己把孩子拖到學校去。他堅持要留在家裡。奇怪的是,這個男孩功課很好,在班上也有一些朋友。就學校來說,看不出任何明顯的原因為什麼他不想上學了。

這位母親在我上班時間帶著笛特理希來找我。我對他說,我猜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為什麼不來學校了。這個男生點點頭,臉上的表情很嚴肅。他的媽媽開始念出一大串論點, 說明笛特理希應該再來上學。我打斷她,要她先不要說話一段時間。接著我開始問問題,得知就在笛特理希出生不久, 他的父親很快離開了這對母子,三個人之間的聯繫少得可憐。
我問父親家裡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,一開始母親不想說。突然之間,氣氛變得非常凝重,這是每次有重要事情出現時幾乎一定會有的狀況。為了某些她無法瞭解的原因,笛特理希的父親叫她永遠不要告訴笛特理希,他的哥哥,也就是笛特理希的伯伯,過世了。現在,在我的辦公室裡,她把這件事告訴了他。當笛特理希的祖父和兩個兒子在打仗時,家裡那個晚生的小孩——當時十五歲的兒子跟母親單獨住在家裡。
戰爭快結束的時候,一九四五年三月, 家鄉裡的年輕男人仍然被徵調去戰場,派到防空砲兵部隊去服役。父親的哥哥年齡剛好小了幾個月,還不能被徵調。他媽媽很高興能留這個小兒子在家,但是這個男孩偷偷跑走了,加入了他的戰友,他們的年紀也不比他大多少。第一次出任務,他就戰死了。男孩的母親,也就是笛特理希的祖母,難過得幾乎發狂。戰爭結束後,她已經快五十歲了,又生了一個男孩子,他就是笛特理希的爸爸。
笛特理希聽到這往事,反應非常激烈。他大喊:「妳為什麼沒告訴我?你為什麼沒告訴我?」 我們沒有繼續再深入討論下去,就結束了這次會談。兩個星期之後,笛特理希的媽媽告訴我,從我們見面那一天起,他又開始上學了。
在很多家庭裡,未處裡過的與戰爭有關的命運,被當作是禁忌而深藏起來。這種悲傷會影響到好幾個世代,然後無意識地進入某個人,就像笛特理希的例子一樣。它的動力是象徵性的。笛特理希代替他在戰爭中死去的伯伯留在家裡, 由於他這樣做對誰都沒有好處,因此他把自己隔絕,傷害他自己。當他聽到伯伯的故事時,他對於伯伯戰死的悲傷得以釋放,而這個“釋放”,或者,更恰當的字眼是“爆發”,帶領他找到了平靜。
摘錄自:當我們同在一起
瑪莉安·法蘭克 著
Σχόλια